央视网消息(2025年2月15日)—— 今年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如今,人形机器人不仅活跃在舞台上,更逐渐融入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新春伊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奔跑,抢占新赛道的先机。
工业制造:人形机器人助力工厂生产
在江苏苏州的一家工厂里,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承担起多项工作任务。它们可以取放零件、检测产品质量、扫码入库、搬运物料,甚至能搬运重达40公斤的物品。这些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
商用服务与家庭陪伴:人形机器人的多元应用
电子展了解到,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工业制造,还包括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在上海张江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严格的训练。这些机器人通过高精度识别和动作训练,逐渐具备自主作业能力,未来有望在危险、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辅助人类。
技术训练: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
人形机器人的训练过程至关重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输入和反复训练,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和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取得冠军的机器人,通过踢足球训练,不断迭代其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和智能策略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提升,将使机器人在未来医疗康养等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展望: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将更广阔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王韬指出,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自动装配、电力巡检、高危工作环境等特定服务场景中实现更多落地应用。从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还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育儿、家务等个人消费领域,弥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智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不只是人形机器人,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电子展了解到,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智能生活正从科幻走进现实。
创新技术:空地两用机器人与全球快四足机器人
空地两用机器人:电子展了解到,哈工大航天学院研发的空地两用机器人,大小仅300克,可轻松在地面滚动或随时起飞跨越障碍,适用于火星探测等极端环境。
全球快四足机器人“黑豹”: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推出的“黑豹”四足机器人,重量38公斤,站立高度0.63米,可稳定跑出超过10米/秒的速度,打破了世界纪录。研究团队正在研发下一代“黑豹”,目标速度设定为15米/秒。
实际应用: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残障人士康复
在杭州,外骨骼机器人已投入实际应用,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传感器读取和机械骨骼运动,残障人士能够重新实现行走。例如,因意外摔伤下肢瘫痪的侯羿朵,通过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逐渐恢复了行走能力。
专家观点: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核心引领者
王韬表示,中国有望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与庞大内需市场,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引领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