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电子展| 我国智能工厂: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蓬勃发展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我国智能工厂凭借政策推动与技术进步的双重助力,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在汽车等关键领域展现出较高的渗透率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政策引领:智能工厂建设的坚实后盾

 

电子展了解到,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以数字化技术与自动化设备为依托,深度整合工厂生产流程,实现高度集成与优化,在提升生产效率、削减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智能制造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意义,积极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扶持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十四五”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及《“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落地,为智能工厂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政策支撑与发展导向。

 

在这些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智能工厂建设成效斐然。截至目前,国内已成功累计培育 421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中 2021 年培育 110 家,2022 年新增 99 家,2023 年大幅增长至 212 家。从区域分布格局来看,江苏省凭借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上独占鳌头,超 20 家之多。湖北、山东、安徽、广东、福建、湖南、浙江、上海、重庆等省市也表现亮眼,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均突破 10 家。这一区域分布态势既反映了我国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先行优势,也预示着智能制造浪潮正逐步向内陆地区蔓延扩散,带动全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

二、技术驱动:智能工厂迈向高效智能可持续

 

智能工厂是在自动化工厂的坚实基础上,充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的结晶。它构建起一个贯穿产品原料采购、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具备智能排产、智能生产协同、设备互联智能、资源智能管控、质量智能控制、支持智能决策等一系列强大功能。

 

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智能工厂行业如虎添翼,迈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并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加速转型。据权威数据显示,2019 - 2023 年我国智能工厂市场规模从 7684 亿元一路高歌猛进增长至 11686 亿元,预计 2024 年将进一步攀升至 12854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0%。这一稳健的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智能工厂在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发展空间。

 

电子展了解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多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及消费制造等行业。其中,汽车制造以 36.5% 的渗透率位居榜首,航空航天与机械制造分别以 33.1% 和 31.5% 紧随其后。汽车制造领域由于其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供应链协同要求高、质量管控严格等特点,对智能工厂的需求尤为迫切。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质量追溯系统等技术应用,实现了汽车生产过程的高效精准控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与能源消耗,增强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三、市场格局:国际巨头领跑,国产企业奋起直追

 

智能工厂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领域,长期以来,西门子(Siemens)、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艾默生(Emerson)等国际巨头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广泛的全球市场布局,在行业内占据着领先地位,引领着智能工厂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潮流方向。

 

然而,随着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成本的逐步降低,国内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兰光创新、科大智能、东方精工、长荣科技、长盈精密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积极投身智能工厂市场竞争,通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聚焦差异化竞争策略,在智能工厂领域崭露头角。这些国产企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了解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痛点与需求,开发出一系列贴合国情、性价比高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部分细分领域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交锋,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为我国智能工厂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与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引擎驱动下,我国智能工厂有望在更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国产企业也将在全球智能工厂市场竞争中不断崛起壮大,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

 

 

 

文章来源:观研天下